勇于坐前排
发布日期: 2013-12-28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4 |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论是在听课还是开会,早来的人往往都是选择坐在后排,依次向前艰难地推进,而组织者则声嘶力竭地声声重复“向前坐”;有时还会出现前排有座,而晚来的人宁愿在后排挤或者离开,也不愿坐在前排的情况。
分析喜欢坐后面的人的心理,无非是这么几种,有的是逃避,逃避主席台上主讲人的目光;有的是害怕,害怕被点名当众回答问题;有的是散漫,因为可以更加自由地做自己的事,或选择随时中途离场。从来参加开会或学习的原因看,有的是不情愿的无奈,有的是应付,有的是忙中抽空,有的是带着一种责任。诚然,不同的原因、不同的性格在选择座位上有不同的表现。
这个现象也让我想起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她从小就被父亲严格要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即使坐公交车,也要“永远坐在前排”。大学时代的她总是野心勃勃,每件事都做得很出色。四十年后,她成为了英国的第一位女首相,并赢得了“铁娘子”的美誉。可以理解为,撒切尔夫人走出了一条“永远坐在前排”的人生道路,这既是性格决定了命运,也是命运选择了性格。
当然,有人会说世界上只有一个“铁娘子”。是的,“铁娘子”唯一,但是拥有“永远坐在前排”的性格不会是唯一。诚然,“坐在前排”,就有很多目光会聚焦在你身上,包括开会领导、讲课专家,也会多一些回答问题的可能;“坐在前排”,就要正襟危坐,不敢怠慢;“坐在前排”,就要承受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至少不能那么散漫。所有这些,都考验一个人的能力和胆识。而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渴望出人头地,能有一番作为。然而,就如同“坐前排”一样,很多人没有那样的勇气,因而也会失去一些机会,很多事例证明,“成功”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正是胆识,正如很多工作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敢做,不愿做。因此,如果要想在生命轨迹中不断出彩,就要勇于“坐前排”。因为,勇于做前排,是一种自信,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质,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胆量。(张忠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