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嫉妒恨
发布日期: 2013-09-17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4

    “羡慕嫉妒恨”,这个词语新秀是近两年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言。仔细品味确实是相当地绝妙,通过紧凑、复沓的形式,表达了因不满情绪的递增而表现的鲜明、强烈的情感,有着非常奇特、夸张的效果。生活中,这个词的使用更多地用来调侃,或半真半假的一种心声吐露,我听得最多的来自女儿,也让我开始对这词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查百度百科,“羡慕”是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也是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成就或财产等不及别人,并且渴望得到的一种情感。这样的情感,应该大多数人都有,每个人都有羡慕别人的地方,贫穷的人羡慕富裕的人住高档别墅、开豪华小车、吃美味佳肴;而富裕的人却羡慕贫穷的人吃饱穿暖就行的高幸福指数,可以敞开家门不怕偷的平和心态;有些人羡慕别人一举成名后的光鲜,却不知道或忽略了别人多年来受的苦难、流的汗水、淌的眼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很好的写照。当然,也确实有人是含着“金汤匙”生下来的,但那仅是生活环境的优越而已,他们也会羡慕普通人拥有的平凡、自由。实际上,羡慕是一种能量催化剂,能激励、鞭策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刻下奋斗的烙印,留下坚实的脚印,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收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成功与喜悦。
    “嫉妒”,在心理学中定义为:“是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的情绪状态。”比较,是产生嫉妒心理的根源。应该说,比较是正常也是需要的,这样才会不断进步。但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事事都高人一等,如果发现有不如人的地方就嫉妒,那就是非常偏颇的心态。有的人看到别人比自己挣的钱多,有影响力,生活由不幸变得幸福,灰姑娘变成白雪公主等等,就会妒火中烧,你越是“向阳石榴红似火”,他越是“背阴李子酸透心”。培根说过:“人可以容忍一个陌生人的发迹,但绝不能忍受一个身边人的上升。”有了嫉妒心理以后,有些人为了平衡自己的心理,就会讥讽、造谣、中伤别人,甚至于出现研究生投毒案等更恶劣的行为。实际上,嫉妒是人的一种本能,只是每个人的嫉妒心强弱不同罢了。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微妒”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并非什么坏事,但如果嫉妒心过于强烈,就会“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整日里痛苦着别人的幸福,幸福着别人的痛苦。长此以往,人何以堪!
    “恨”是对人或事物怀有强烈的敌对或不满的感情。怨恨、憎恨、仇恨都是不同程度的恨。在“羡慕嫉妒恨”里面,嫉妒源于羡慕,恨源于嫉妒,也就是说,强烈的嫉妒失去了理智就是 “恨”。恨的结果,要么是纯粹的心理上的恨,每天让这种心累折磨自己,要么表现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伤害他人。实际上,一个人正是透过嫉妒这种难于启齿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如人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化嫉妒为力量,自觉地把“恨”转化为“狠”,自强不息,使自己真正有些长进。(宣传科 张忠顺)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