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ICU经会诊成功为一名多发伤患者予以经皮穿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该患者因严重创伤导致重症颅脑外伤、两肺挫伤、多处骨折、 双侧下颌骨、左锁骨及左股骨骨折,并行左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由于患者严重创伤特别是重症颅脑外伤导致胃排空障碍。患者入院第十天开始出现呕吐,反流呛咳明显,气管切开声门下吸引处引流可见草绿色胃液,经胃肠减压、促进胃肠蠕动、抑酸等治疗效果不佳。由于患者胃排空障碍,导致无法予以肠内营养,而反流容易引起吸入性肺炎,不利于患者恢复,应行胃肠减压和空肠置管营养,考虑到该患者胃排空障碍持续时间长,长期经鼻胃空肠管留置会增加感染机会,并且容易滑脱。 ICU主任张玉梅邀请了苏北人民医院ICU主任郑瑞强及胃镜室工作人员开展了经皮穿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方便为病人加强肠内营养。操作过程如下:
1.将患者取左侧卧位,经口进入胃镜,检查食道及胃部粘膜情况。
2.将患者转为平卧位,使内镜前端处于胃体中上部,并对向胃前壁,腹壁上寻找光点最强处,在剑突下2cm偏左2cm处,以此为穿刺点,横行切开皮肤1.0cm,穿刺针垂直腹壁进针,胃镜下确认穿刺针进入胃腔,退出针芯,沿鞘管置入导引丝线,胃镜活检钳夹住丝线,在胃镜引导下经口逆行拉出丝线,将造瘘管与丝线相连,牵引造瘘管进入胃腔,引出腹壁,再次进入胃镜见造瘘管贴于胃壁良好,固定导管于腹壁。
3.再经胃造瘘管置入胃造口螺旋型空肠管,以胃镜引导入空肠,位置确定后退出胃镜,妥善固定。
4.从腹部皮肤引出的管径较粗者为胃造瘘管。其末端有两个开口,一个开口内为置入的空肠营养管,另一开口可行胃肠减压。
经皮穿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成功后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护理上的注意事项为:
1.术后12小时后旋转造瘘管180°,每8小时生理盐水注入空肠管,保持其通畅,24小时后可经空肠造瘘管注入流质或药物。
2.术后三天每日换药一次,并密切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和腹腔分泌物渗出,及时处理。如无明显渗出、分泌物,可两天换药一次。换药时注意调整外部垫片与皮肤的距离,松紧适度并固定。过松易有胃内容物渗出,过紧影响血运,可能发生组织坏死。
3.尽量避免经空肠管使用药物,因其管径较细,容易堵塞。在必须使用时,先用温水将药物浸泡,待其充分溶解后再注入。更换营养液前后、给药前后、每隔8h均用10-25ml生理盐水或灭菌水冲洗管道,以免堵塞。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及护理后,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拔出空肠营养管及胃造瘘管。
1.当患者胃肠减压量减少,可试从胃造瘘管内管饲营养液,如无明显潴留,可拔除空肠营养管;
2.当患者恢复经口饮食或不需保留造瘘管时,可拔除胃造瘘管。
3.胃造瘘管拔除方法:①直接拔:仅剪除造瘘管体外端,使腔内端自行从肠道排出,但此方法可能会造成穿孔或肠梗阻;②内镜取除法:较为安全有效。术者使用持物钳,直视下牢靠抓持造瘘管的腔内端,剪除体外端,尔后退出内镜,经口取出体内造瘘管残端。
该多发伤患者在ICU经58天的积极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后转至神经内科继续治疗,在副主任医师冯为菊及护理组的精心治疗、护理下,目前已拔除气管切开导管,开始经口饮食,在家人的扶持下下床行走。(ICU 张玉梅/宣传科 张忠顺)
ICU成功开展经皮穿刺胃造瘘空肠置管术
发布日期: 2013-03-30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