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每一名躺在病床上的患者,基本上身上插满管子,另一头连接着各种仪器,他们与死亡的距离那么近。有的人待上一周就能顺利转出,有的人则一住就是半年一年,甚至更久,而有的人却从此阴阳相隔。尽管如此,医务人员与每一名住进ICU的患者仍在努力脱险,努力“闯关”,努力找寻那一线生机。
3月18日凌晨02:20 ,一通会诊电话打破了夜的平静。普外科一名患者身体突然抖动不止,意识逐渐模糊,呼之不应,氧饱和度降至55%,医护人员予以气管插管后,即刻请ICU会诊。患者在主管护师窦娟娟携呼吸机陪同CT检查后转入ICU。值大夜班的我,也参与到患者的救治当中。此时,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2mm,光反射灵敏,予以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镇痛以及抑酸护胃、化痰平喘、抗感染、去甲肾上腺素升压、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08:32,患者突发室颤,主管护师王苑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并通知医生电除颤。经积极抢救,患者恢复窦性心律,转危为安。
该患者既往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并于2008年行心脏换瓣手术,此次头颅CT提示“脑梗塞”,病情危重。就诊期间,家属曾多次要求转至南京治疗,但受疫情影响,最终选择留在我院接受治疗。
3月20日下午,患者大量血便,多科会诊后,为其调整用药,留置肛管、禁食、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及气道管理,动态监测患者各项检查指标。
3月26日,患者进行了第一次试脱机,短短几分钟便宣告失败。
3月28日,患者对呼唤已有反应,并能完成部分指令性动作,右侧肢体肌力4级,左侧肢体肌力疼痛刺激0级,继续接受反复脱机训练,脱机时间渐渐延长。
3月31日,插管13天后,患者终于成功拔除了气管插管,神志恢复清醒,生命体征平稳,与其沟通也能配合。但由于左侧肢体肌力仍为0级,不能完全自理,患者感到有些沮丧,认为自己这样的状态对家人来说是种拖累。医护人员安慰鼓励她:“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后期慢慢就会康复的。”同时,床边护士每天协助患者床上坐位休息,下床坐轮椅;康复医学科积极为其进行肢体康复、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等方面的锻炼。
目前,患者已顺利拔除尿管,消化道出血好转,能自己进食,右侧肌力完全正常,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至3-4级。患者脸上渐渐挂上笑容,时常会开心地与医护人员聊天。提起在ICU的这段日子,患者不无感慨地说道:“这回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多亏了医护人员,自己才能成功脱险。”
如果生命有奇迹,那一定离不开医护、患者、家属多方的共同努力与坚持。ICU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愿“奇迹”降临在每名患者身上。(供稿 尹小娟/编辑 曹旭/责编 张忠顺/审核 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