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通畅:中年女性健康的前提
发布日期: 2012-06-25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47 |
中年女性怎样才能留住美丽健康,避免因心神失养、肝肾亏虚而过早衰老呢?最重要的是学会并保持平衡通畅,有了这把“金钥匙”,才能开启幸福安康的大门。
作为中西医结合内分泌科医生,我每天都要接待许多女性内分泌失调患者。从中医角度大致可将此类病人分成5类:气血亏虚、颜面失荣的“黄脸婆”型;湿热内蕴、浊气熏蒸的“青春痘”型;心神不宁、肝不藏魂的“不眠夜”型;精血不足、冲任衰弱的“停闭经”型;肝胆不疏、魂不守舍的“抑郁脏躁”型。
打破平衡通畅就会罹患疾病
上面五种常见内分泌失调证型,彼此看似没关联,实际上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病机,就是中医所说的机体失去了平衡与通畅。要了解通畅,首先要知道人体存在的各种“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路径、通道。而女性常见的有气道、谷道、脉道、血道、经道。在正常情况下,这些道都是保持通畅的,如果发生障碍,就可能有种种异常变化。如经道不畅,可出现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病变;谷道不畅,可表现为大便干燥、腐气上熏、面色灰垢、头沉不清等情况;若血道不畅,可呈现面色萎黄、头晕心悸、失眠脱发等症状。
同时,中医学说的平衡,是以阴阳平衡为大纲,统领气血平衡、升降平衡、出入平衡等。如果人体平衡的环境被打破,就会引发疾病。
“黄脸婆”的病根在于血气亏虚
皮肤颜色的黑白是先天决定的,但是颜面是否有光泽则是健康与否的指征,是可以通过饮食、药物调理而改变的。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六七”即42岁,这个时期的女性气血开始虚弱,阳脉不足,面色逐渐憔悴,头发慢慢变白。
既然气血开始亏虚,就应当服用调补气血的药物,最常用的就是当归补血汤。用黄芪补气以生血,当归养血以荣颜,可在煲汤时加入这两味药物,每次加黄芪30克,当归15克。同样是面色萎黄的女性,如果是49岁的人,则当以调补精血为主。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七七”即49岁,适逢女性闭经的年龄,此阶段最常出现的是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绝经期前后常用的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同时在煲汤时可加入鹿茸片5克,枸杞子和太子参各15克。
须高度警惕“中年空巢综合症”
“中年空巢综合症”是一种社会医学现象,发生在所谓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之后。现代社会的疾病谱正在悄然改变,“空巢孤独”过去常常 指老年人而言。而时下因计划生育国策,每个家庭大多数仅有一个子女,孩子上大学或出国的时期正值母亲人到中年,此时内分泌失调、激素分泌失常、肝肾亏虚、肝胆郁滞,极易罹患抑郁症或脏躁病,即所说的“中年空巢综合症”。我们建议中年女性要加强社会交往,增加朋友间的沟通交流。有条件的要多一些诸如旅游、郊游、踏青之类的户外活动,充分沐浴阳光,尽早驱散心中的阴霾。(来源:《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