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师节 • 暖医故事之三 生死之门里的坚持
发布日期: 2021-09-08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46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有人崇拜,起死回生的高明医术;有人羡慕,医者仁心的神圣光环。但你不知道,他们日夜兼程的辛苦,枕戈待旦的滋味,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搏斗;有挽救生命的幸福,有被误解的伤痛。他们,最真切地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有时很短!

值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院陆续推出“暖医”系列故事,以让大众更加了解医生,感受医生的严谨、艰辛以及温暖情怀。

生死之门里的坚持

住进ICU,好比跨进鬼门关。在这个生命稍纵即逝,与病魔进行殊死抗争的地方,生死之间的坚持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坚持,或许就能将病人从“鬼门关”拉回。

几年前,我院ICU收治了一名从外院转来的高位截瘫、气管切开、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几天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已有所好转。但当ICU主任张玉梅尝试给患者脱离呼吸机时,每次患者都因为自觉胸闷、呼吸困难而以失败告终。面对这样的情况,张玉梅并没有就此放弃。分析原因,患者肺部CT的影响、体温、血象等都提示肺部感染有所控制,影响脱机的因素除了呼吸肌无力、营养因素、还有心理因素等原因。

她仔细调理患者的营养配比,联系康复科给患者做腹式呼吸的锻炼,告知一些成功的案例,积极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在她的劝慰下,患者逐渐消除了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每天间歇性停用呼吸机进行自主呼吸锻炼,从脱机1小时、2小时、3小时到半天再过渡到一天,终于完全脱离呼吸机了。

在完全脱离呼吸机后,又进行吞咽功能的锻炼,将普通的气管切开导管更换为金属气管切开套管,再经过堵管观察,成功地拔除了气管切开套管,病人可以自由地讲话交流和经口饮食了。通过一段时间的积极康复,患者上肢的力量也有了一定恢复,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回想起刚进ICU的沮丧和悲观,患者和家属由衷地表示:如果当时没有张主任的坚持与鼓励,也许现在还脱离不了呼吸机,躺在病床上了无生趣呢。

其实,这已经不是张玉梅第一次坚持下产生的“生命奇迹”了。一名肺部感染患者在ICU治疗一段时间后效果很不好。张玉梅主任为他联系了上级医院专家会诊,然而专家希望看到最新的CT检查,以利于进行病情评估判断。可是该病人呼吸机支持条件较高,依赖较高的吸入氧浓度,而当时呼吸机外出检查只能接氧气袋供氧。当呼吸机接上氧气袋尝试供氧时,病人的氧饱和度迅速下降,无法支撑患者去CT室做检查。

有人劝张玉梅放弃,因为去做检查的风险太大了。但张玉梅不甘心,不愿放弃。她突然想到120救护车上使用的氧气钢瓶,是不是可以试一试呢?她立即与120沟通,借来氧气钢瓶,经过一番琢磨,与呼吸机成功连接,能给呼吸机提供高浓度氧,终于让患者成功做了CT检查。通过CT检查明确病因后,再进行对因治疗,患者的病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

时至今日,ICU还在延用这个方法,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外出检查使用氧气钢瓶,确保患者做检查时能供氧充足。大部分ICU患者去做检查时,那阵势非同一般,因为患者身上往往带有很多管道,如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各种引流管,还有诸如吸氧、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需要多人协助将患者搬到平车上,路上还需要将仪器设备固定好,有的需要3-4人同步推行;并且还要对接好电梯、检查科室等等,一环连一环,不能有任何差池。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检查,就是为了查找出病因进行有效治疗。

张玉梅说:“我知道有些检查治疗会有风险,可我不能因为有风险就选择不做。要知道,不做就可能意味着放弃,毫无希望。只要患者真的有一丝救治的希望,我觉得该坚持的就要坚持。”(宣传科张忠顺/审核杨爱国)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