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师节 • 暖医故事之一 仪征到吴堡 千里谱写医患情
发布日期: 2021-09-08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24

经国务院批准,从2018年开始,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

有人崇拜,起死回生的高明医术;有人羡慕,医者仁心的神圣光环。但你不知道,他们日夜兼程的辛苦,枕戈待旦的滋味,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与死神赛跑,与病魔搏斗;有挽救生命的幸福,有被误解的伤痛。他们,最真切地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有时很短!

值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院陆续推出“暖医”系列故事,以让大众更加了解医生,感受医生的严谨、艰辛以及温暖情怀。

仪征到吴堡千里谱写医患情

“最近感觉如何,药有继续吃吗?一定要坚持吃药,只有坚持才有效果。还有,别忘了要多锻炼……”

这是我院科教科副科长、骨科主治医师朱成栋经常给千里之外的吴堡县患者小王的电话。

大家一定很好奇,为何仪征医生会认识吴堡县的患者?这是一个关于医疗支援的故事。

2018年10月29日,根据仪征市卫健委及我院的安排,朱成栋赴陕西省吴堡县进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在此期间,朱成栋遇到了25岁的小王。

小王,25岁,未婚,正值青春年华。这样年纪的青年,或许正在上班劳作,或许正在攻读更高的学位,或许有了自己的小家,妻子和孩子……但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三年前,小王因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高额的医疗费把全家人压得透不过气来。屋漏又逢连阴雨,2017年,又因高处坠落伤致左侧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左腓骨小头骨折、左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左膝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左膝外侧副韧带撕裂。术后1年来,左膝不能正常行走,慢慢开始僵硬,直至强直。家人带着小伙辗转榆林、绥德等多家大医院,但疗效甚微,并曾有过绝望。大医院的医生说实在不行,以后只能膝关节置换。但是一个“膝盖”要好几万,对于农村家庭,哪有那么多钱来换“膝盖”呀!

由于不能行走,小王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如跑、跳、弯腰、上坡走、上台阶、蹲马桶这些简单动作都无法做到。随着病痛的时间越来越长,年龄的一天天增长,患者特别渴望病体康复,能像正常人一样去干活挣钱养家,能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可是父母已无力承担去大医院治疗高额的费用,家庭经济窘迫,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神色凝重,考虑再三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吴堡县医院咨询。

11月5日,小王一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吴堡县医院咨询,被吴堡县医院外科医生薛鹏飞带到了对口支援的骨科医生朱成栋面前。朱成栋对患者仔细询问病情后进行检查,让患者屈膝、伸腿、下蹲、慢步走。朱成栋看到患者的行动如此艰难和不善言表的表情,一家人眼睛里充满渴望的眼神,听到父亲发自肺腑的话语,深有感触,他收下了患者。并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充分评估,对这类疾病的特点、治疗现状、手术争议、手术时机、术前规划、手术步骤、术后处理与康复、疗效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考量,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交流后,于2018年11月8日成功实施了“左膝关节多角度多层次松解术”。

朱成栋介绍,手术成功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术后一段时间坚持吃药及康复锻炼。小王在住院期间,朱成栋向他及其父亲讲解了康复锻炼的重要性,并耐心指导他父亲学习康复锻炼手法,直至其完全掌握。

小王出院后,朱成栋非常关心他的术后康复情况,经常给他打电话,叮嘱他坚持吃药、按时锻炼,并鼓励他坚强面对生活;周末多次带着水果、药品,打车半小时去他家看望,看他是否按时吃药,了解锻炼情况,并予以精神上的鼓励。朱成栋说:“因为这个药起效慢,我怕他刚开始看不到效果就不坚持吃药。”对于这一切,小王及其家人都非常感激。

在他的督促、鼓励之下,患者恢复很好。慢慢地能蹲马桶,能不拄拐行走……朱成栋高兴地放出一段视频说“你看,他已经能开车了,前不久贷款买了车,现在在做滴滴司机。这是他特意开车来医院的时候拍的视频。”

朱成栋说:“对于特殊的病人,我都会有记录,定期回访,了解术后康复锻炼情况,吃药情况,恢复情况。”在问及为何会这样尽心尽力时,朱成栋说:“我们医院有很多老专家,他们不言艰辛,工作尽心尽力,有的坚持工作到70多岁。他们就像一座座丰碑,指引着我们年轻人,我们要传承他们的精神,不忘从医初心,服务好广大患者。”(宣传科张忠顺/审核杨爱国)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