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医师节 一名普外科医生的十二小时
发布日期: 2021-09-08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26

时序轮回

日月更替

时光,不急不慢

岁月,不徐不缓

行走在时光中的你

有张有弛

不同行业

工作状态尽不相同

时间概念也不尽相同

在医院

一秒钟,也许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值第二届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们探访了一名普外科医生,记录下他平常的一天,也是许多医生的缩影与代表。

探访代表

王少军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07:20

王少军已经到达病区,换好工作服,开始新的一天。

07:30

主持早交班,这是夜班护士和医生对先一天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重病人的治疗、术后等情况的汇报。

07:35

组织医生对手术病人进行术前讨论。

08:00

带领本组医生查房,了解病人情况。在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握手、拍肩,都是他的“常规动作”。他说,这些肢体动作能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

08:15

吃止痛药准备手术。

做微创手术,主刀医生双手操作腹腔镜时,需用一只脚踩脚踏板控制开关。手术期间,医生只能靠另外那只不踩脚踏板的脚来支撑身体重量,而长期保持这种姿势导致他的负重左腿得了骨关节病,手术时经常靠吃止疼药缓解疼痛。当天,王少军准备吃药时,发现止疼药已经吃完了,办公室抽屉里只剩下一板地奥司明片,于是吃下一颗以缓解腿部沉重、疼痛的不适感。

08:20

手术洗手。作为“洗手界”最高级别的外科(手术)洗手是术前必备,有着严格的规范标准。

08:25

进入手术间,边穿手术衣边了解各项准备情况,此时,手术病人的麻醉及消毒已经完成。

08:30

开始手术,上午共有3台腹腔镜胆囊手术。

手术时,有医生、护士、麻醉师的各司其职,他们默契配合,工作紧张而有序。没有“刀光剑影”的激烈厮杀,却暗潮涌动,汹涌澎湃,进行着生与死的较量。他们的默契有时达到手术医生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表情变化,手术护士都能“秒懂”。他们用灵魂编织着与死神争抢时间的生命之歌。

09:17

第一台手术结束时,隔壁另一台普外科手术遇到困难,请求协助。王少军赶去“救台”。

11:50

三台手术结束,更确切地说是四台,手术堪称快速。王少军带着疲惫,拖着有些疼痛的腿到手术室餐厅简单用餐。因为家住扬州,王少军中午一般在医院用餐,而后到值班室午休补充体力。

14:30

开始下午的两台手术。

“手术”两个字,写起来简单,却隐含着患者及家属的多少焦虑,多少期盼;也隐含着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师等多人的合作与努力,隐含着器械、消毒等医院多环节的准备。

16:00

手术结束,组织科室一周一次的业务学习,分享总结一周来的疑难手术病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不断提高科室技术水平。

16:30

王少军主动找家属术前谈话,担心医学术语很难理解,他就画图为家属讲解,通俗易懂。“我之前听人说,微创手术可能会无法处理完所有结石。现在听医生这样一说,我就完全放心了!”患者家属释然地说。

王少军介绍:“对于手术也好治疗也好,由于不少患者、家属都不太懂,就会产生焦虑,这时候就需要沟通。只要沟通做得好、做到位,就能避免很多医患矛盾。”正是由于王少军对患者的耐心解答及良好的沟通,得到患者的信任和喜爱。

17:10

到病房查看当天手术患者,了解术后生命体征、伤口是否渗血等.

“王主任,我家老头子说有点晕。”“没事,这是术后麻药反应。目前他的生命体征正常,放心。”王少军笑着回答。医生对术后患者的看望,让患者及家属安心。

17:30

接到消化内科会诊电话,到消化内科进行会诊。

科室之间的会诊商讨,可以让疑难病症患者的病情更快明晰,更有利于患者有效治疗。

17:50

继续看望术后病人,与家属交谈。

19:10

夕阳西下,王少军完成一天的工作,准备下班。

这是我院一名普外科医生普通、平凡的一天,没有发生意外紧急情况下的惊心动魄,但足够充实、丰富、疲倦。

这平常的一天,有技术实力的体现,有沟通能力的考验,也有体力的挑战。而这所有,不是一蹴而就,是长期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结果,是责任所然,是对生命的敬佑!

致敬医生,你们辛苦了!(宣传科张忠顺/审核杨爱国)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