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也就是中秋节前一天上午,放射科数字胃肠机突然“罢工”,需要透视、钡餐、造影的病人都无法检查。
设备科接到报修后,维修组长冯淑琴带领科室人员立即前往了解情况,检查发现机器摄影系统升降故障。影像设备昂贵而精密,出于维修安全和技术保护等原因,厂家随机附赠技术手册但没有维修内容,故障一般由厂家工程师维修。冯淑琴联系厂家工程师时,告知该机器目前状况,工程师得知机器购于2009年,表示中秋假期结束后到现场查看,人工费用3000元。
在日新月异的影像界,我院这台10年机龄的透视机确实已是“高龄”。冯淑琴思来想去,如果再等三天,势必影响放射科和临床工作,决定召集科室人员集思广益,自己动手尝试。
下午三点,冯淑琴带领四名工程师到达现场。梁如宾电气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担任“主刀”,武淼工程师担任“一助”,其余工程师在一旁辅助。大家密切配合,拆机壳,反复演示,观察各部件的动作,从电源柜,控制电路,继电器,行程开关,再到电机等各相关部件一一排查。没有电路图,没有操作经验,也没有维修指导,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通过听声音,逐个排除等方法,终于锁定问题可能出现在一处看不见的电机上。然而在没有图纸的机器上寻找电机又是一个难题。经过一番苦寻,梁如宾在立柱的不起眼处发现一个“小门”,小心拧开四颗螺丝,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垂直电机的皮带滑落。上皮带也是个技术活,犹如一场没有血的手术,在狭小的空间内,要用内六角、螺丝刀等工具拆开精密的限位螺丝等部件,将窄窄的皮带精准地卡上齿轮,固定、测试,终于机器如常工作!我们长嘘一口气,此时各位工程师额头已沁出一层密密的汗珠,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经操作医师试机正常后,将机器还原如初。
此次摸索性抢修,不仅节约了3000元的维修费用,更为病人节约了三天的等待时间,给临床提供了方便,也积累了维修知识,刷新了维修范围。也许我们这支为医疗仪器保驾护航的临床工程师队伍很少为人所知,但我们活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对琳琅满目的仪器和各类疑难杂症,通过多种方式击破各类仪器问题,做好医疗仪器的守护者。(设备科孙玲莉/编辑:张忠顺/审核:/杨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