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征文⑮】闯关
发布日期: 2021-09-05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27

2020年8月19日第三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仪征市人民医院联合仪征市作家协会、仪征市散文学会开展“我心中的好医生”征文活动,在全院开展“医路同行”征文活动。通过自身经历,讲述难忘的医生及就医过程,从医生涯感受及医患之间的故事等,展现医者仁心及使命担当。现陆续展出优秀作品。

丁吉

前几日,我管理的一名食管癌患者在经历了术后肺不张、合并气胸和吻合口瘘后,终于顺利出院,我十分欣慰。正是这位患者,给我带来了对医患关系的思考,这是我无比珍惜的精神财富。

这是一位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住在我管理的床位上,巧的是,交流中发现他的侄子与我非常熟悉。患者子女关于治疗方式起初很犹豫,一方面,不想让父亲遭受开胸这份罪,另一方面,又担心延误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我们沟通了不下三次,我尽我所知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最后,患者家属放弃了内镜下治疗和上级医院求治的打算,选择在我们科手术。在这份伴随着压力的肯定中,患者接受了微创手术治疗。

当天手术很顺利,但术后患者氧饱和度低,气管插管无法拔除,住进了ICU。本以为这次和平常一样,病人第二天拔管后就能转普通病房,可是事实却是无情的,第二天、第三天,一次次尝试拔管失败,让我顿生挫败感。叶阿奇主任、钱云主治医师还有我,每日往返于病区和重症病房,不断了解疾病进展。因为患者术后气胸发作,我们第一时间放置了胸管,又因为术后肺不张,叶主任不停与ICU医生讨论对策。我极力安抚家属越来越焦躁的情绪,尽管我也很着急,甚至慢慢失去了底气,但每次都会传达希望。

(图片与本文无关)

“手术是顺利的,但术后出现并发症了,现在就跟闯关一样,需要我们一起努力。他在里面很好,意识很清楚,有人24小时看护,你们虽然见不到,但也不要太担心。”

“今天ICU医生做了肺泡灌洗吸痰,已经见到效果了,他们经验丰富,理论上再做一次吸痰病情就会明显改善。”

白天我这么安慰患者家属,下班后却因为这件事连续三天去咖啡店,点甜到腻的甜品缓解压力。那几天,我很自责。我在想,当初我应该不帮助其分析各种治疗的利弊,而是果断支持他们去上级医院做内镜下治疗,或者不住在我管理的床位上也好,这么多天了,患者还在重症监护,又是很熟悉的人……

第四天,当患者从ICU转回普通病房时,可想而知,我是多么高兴,悬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脑子里所有的结一瞬间都得以解开。本以为之后的一切都会安安稳稳,但术后第十二天,患者出现了吻合口瘘。叶主任当机立断:“今天下午我带患者去南京放置瘘腔引流管,一点半就出发,你与家属做个沟通谈话。”

(图片与本文无关)

做沟通谈话前,我很踌躇,不知道怎样向患者子女讲清楚这件事,不知道他们会是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心情,他们会不会怪罪、埋怨。但是,我的担心完全多余了。

“知道了,你们也是为我们好,叶主任还亲自带我们去,还有什么不放心的。”他们签字的时候没有我臆想的各种复杂的情况,更多的是从容与肯定。

在医生的努力、患者的配合和家属的理解下,患者恢复得很快,逐渐开始进食后,我每天都习惯去问他一句“今天喝的什么汤,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患者总会笑着回答:“蛮好,蛮好,一点不舒服都没有,昨天晚上喝的米油子,今天孩子们弄了鱼汤。谢谢关心。”

患者出院前三天,碰到了患者侄子,聊及叔叔的病情,他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实际上我们家里人都很着急,那段时间他在重症监护室每天见不到人,后来又是气胸又是肺不张又是吻合口瘘的,但怎么办呢,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配合医生治疗,找到问题了能解决就是好事,一个关一个关闯。兄弟哎,还是要感谢你们。”

工作至今,这是我最有感触的一次。病人的家属是值得敬佩的,他们能够在最迷茫和最无助的时候,选择一直相信我们,哪怕心里有千万分的焦急,都选择了等待和忍耐,为的是不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负面情绪的影响。都说病人来到了医院就是把生命托付给了医生,我觉得能够遇到这样的病患和家属,愿意坚定地和医生站在一起抗击病魔,是幸运的。同时,这种医患间的理解是无价的,医生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病患坚定不移相信医生,正是这份无私的理解,让我在心里感受到了真诚与信赖的可贵,也再一次在实践和切身感受中懂得了我院“厚德精医、仁心惠世”的精神所在。(作者丁吉/编辑张忠顺/审核梁劲松)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