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扬州电视栏目《今日生活》播出了我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夏正荣对口支援吴堡的采访视频。通过当地患者及医院同道的亲口讲述,展现了夏正荣医生仁心仁术的形象,同时,也让观众真切感受到流淌在扬州、吴堡两地间浓浓的“扬榆情”。
夏正荣对口支援的吴堡县医院是全县唯一一家综合型医院。但因种种原因,医院医疗水平一般,医生业务能力有限,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也不高,因此,患者大量流失。然而,自从夏正荣一行到了吴堡之后,当地老百姓就口口相传说,县里来了一批“神医”,过去看不了的病,现在在家门口都能看了。
八十岁高龄的吴堡当地人张奶奶因雨天路面湿滑摔了一跤,疼得上不了炕,经过一夜的煎熬,被家人送到了吴堡县医院。考虑到县医院医疗水平有限,张奶奶的家人本想先挂个号看看伤情,再转院去榆林或者西安治疗。此时,夏正荣恰巧路过,在看完老人拍的片子后,肯定了其病情的严重性,需进行手术治疗,并坚定地告诉家属:“这个手术我们能做!”
这句话让原本愁云惨淡的一家人豁然开朗了起来。原来,吴堡作为榆林市的12个县城之一,位于黄河边,与山西隔河相望,距离榆林市区将近200公里,一路上全是连绵不绝的黄土高坡,地面崎岖不平。光是把患者送到市区就要折腾上大半天,正常人尚且吃不消,何况是有伤在身的高龄老人呢。到了医院,挂号、检查、办理住院等一系列操作下来,不仅耽误了治疗,程序繁琐,花费也相当可观。对于一个普通吴堡家庭来说,外出看病确实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而夏正荣医生的出现,恰好解决了他们眼前的困局。
结合相关检查结果,在对老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评估后,夏正荣决定为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在与当地医护人员通力合作下,顺利完成张奶奶的髋关节置换手术。经过三个多月时间的休整,原本差点瘫痪的她已恢复如初,走起路来神采飞扬。在家中再次见到夏正荣医生时,张奶奶和家人直呼其为“救命恩人”,激动地抓住他的手不放,还特地在院子里走了几圈向夏医生展示。临别时,更是牵了又牵,送了又送,打心底把夏正荣当成了自己家里人。
其实,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扬州属常见手术,但在吴堡却几乎不曾开展过,即便开展也是从外面请的专家,且常常出现病人来了,专家已经走了,再请专家也不现实的尴尬局面。夏正荣等对口支援医生来了之后,长期驻扎在吴堡,过去不敢做的手术,他带头做,过去留不住的病人,他也是极力挽留。以前,吴堡县医院手术量每月仅有几台,他来的第一个月,个人就开展了13台手术。支援期间,他始终奉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一面帮扶提升医疗技术,一面重建当地患者的“信任感”。通过手把手教学,和当地医生一起成功完成了一台又一台手术,让不少老百姓觉得,原来家门口的县医院技术也不错。
采访中,吴堡县医院外科主治医师薛鹏飞表示,自己一开始也曾质疑过夏正荣医生的工作能力,但实践证明,夏主任确实有这个本事!从质疑到信任,从陌生到成为好同事、好朋友、好哥儿们,甚至希望他们能够留下来,短短三个多月的时间,夏正荣正是凭借精湛的医术与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同仁的尊重,同时,也深受吴堡县百姓的欢迎。当地群众有时也给夏正荣带一些苹果、枣子、月饼等地方特产,以这样朴素的方式表达对他的肯定与感谢。
一条黄河,阻隔了吴堡人外出看病的道路,但一批又一批像夏正荣这样的仪征人来到吴堡,将大山外头的医疗技术带进来,解决了当地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困难,成为吴堡百姓最贴心的人。(来源于扬州广电《今日生活》/编辑曹旭/责编张忠顺/审核梁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