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量是如何消耗的?
发布日期: 2017-09-21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59

    生命是生物不断做功的过程,而完成任何功都需要能量,因此人在维持生命活动期间要不断消耗能量。人体能量的消耗不仅体现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日常各种体力劳动,还包括成长、怀孕、疾病、创伤等,同时,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也需要消耗能量。不管人体的能量消耗如何复杂,但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基础代谢 
    是指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即人体在安静和恒温(一般18~25℃)条件下禁食12小时后,静卧、放松而又清醒时的能量消耗。此时能量仅用于维持心脏跳动、肺脏呼吸、体温、血液循环及腺体的分泌等基本生理需要。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5%。 
   
    身体活动 
    包括职业活动、交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等。通常各种体力活动所占消耗的能量占人体总能量消耗的15%~30%。人们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来控制能量消耗、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 
   
    食物热效应 
    即摄食过程中,由于对食物中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散发能量,也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脂肪的食物热效应约消耗本身产能的4%—5%,碳水化合物为5%—6%,蛋白质可达30%—40%。 
   
    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主要用于形成新的组织及新组织的新陈代谢,3~6个月的婴儿每天约有15%~23%的能量贮存于机体建立的新组织。孕妇的生长发育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子宫、乳房、胎盘、胎儿的生长发育及体脂储备,乳母的能量消耗用于乳汁合成与分泌。 
    因此,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和生长发育四方面构成,其中正常成人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热效应的需要,而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刚病愈的机体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成人每天消耗的能量一般在2500~3000千卡左右,这些都要从摄取的食物中补充,食物中可供能量的营养素,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每克供能4千卡,脂肪每克供能9千卡。在膳食搭配中各种营养素可以有不同的比例,但总能量的摄入应与消耗相平衡。一旦失衡,即有碍机体的正常生活。食物摄取过多,能量摄入大于消耗,剩余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体内,使体重增加,逐渐肥胖,从而带来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甚至发生疾病。反之,食物摄取不足,能量的摄取量小于消耗量,人体逐渐消瘦,也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人们应通过吃动平衡来保持健康。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