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了一名不慎跌入工厂污水池的老人,因吸入大量污水淤泥导致呼吸衰竭,呼吸内科与重症监护室联合开展床边支气管镜吸痰及支气管—肺灌洗诊疗,使患者转危为安。我院呼吸内科与重症监护室已多次联合开展该项技术,均获得满意疗效,造福了仪征百姓。
10月16日下午5点左右,一名男性老人不慎跌入工厂的污水池,头部均没入池中的淤泥里,数分钟后被周围同事捞出,因池中主要为二氧化硅等物质,患者全身均有黑色泥污,同时神志不清,呼吸急促,呕吐出黑色泥浆及血性液体,随着急促的呼吸及呛咳也涌出少许黑色液体及血性泡沫,120将患者送到我院后立即被收治到重症监护室。
医护人员立即予以输液、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等,但患者病情仍然急剧恶化,血压逐步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持续加快,氧饱和度极不乐观,值班医生孙进立刻汇报科主任张玉梅、医疗总值班张玲。张玲立即放下正在吃的盒饭赶到重症监护室,听诊两肺存在广泛的水泡音,常规吸痰吸出较多血性泡沫样液体,同时夹杂较多黑色沉渣。张玉梅主任赶到后,与张玲一起分析患者病情及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是坠入污水池中误吸了大量的污水物质导致两肺急性渗出、ARDS,除了常规的机械通气及药物治疗,需要采取支气管—肺泡灌洗,尽可能地清理出吸入气道及肺泡内的污物,减少或者阻断两肺的持续渗出。
然而,患者情况过于危重,血压在大量的升压药物作用下仍然难以维持,血氧饱和度甚至在PEEP较高的条件下仍然达不到80%,这样的状况下进行急诊支气管镜下的灌洗风险极大,很可能在操作中患者就可能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几位医生在交流中充分衡量利弊后,仍然决定尽可能地为患者创造机会拼搏一下。于是分头行动,张玉梅主任在与患者家属进行细致的沟通签字,孙进医生进行深静脉置管开放深静脉加强升压治疗,呼吸内科值班医生缪丽莉快速布置、连接好消毒过的纤维支气管镜,张玲则是严阵以待,在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略有升高的情况下,迅速进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在持续机械通气中,支气管镜越过气管插管进入主气管内即见到淡血性泡沫痰涌出,支气管粘膜上附着黑色颗粒沉渣,张玲迅速吸引出这些异物及血性痰液,并进入左右支气管内继续吸引,吸引器内很快吸引出较多的血性痰液及黑色沉淀物,在缪丽莉的协助下又在两侧支气管内进行生理盐水灌洗,经过数分钟极及紧张而有序的操作后,患者的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有些“扛不住”了,张玲迅速停止操作抽出支气管镜。由于床边支气管镜无镜架搁置,张玲只得自己举着支气管镜防止污染随时准备下一次的操作治疗。
于是继续予以机械通气治疗,调整呼吸机参数,大家密切观察着患者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心跳,眼睛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值,而心里在快速地考虑下一步的措施,经过二十几分钟的调整及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步改善,于是再次进行支气管镜下灌洗及吸痰。经过持续的争取与努力,在再次停止吸痰及灌洗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奇迹般地上升到92%,血压也较前略有进步,获得这样的疗效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欣喜不已,忘记了加班奋战的疲惫,忘记了没有吃完的盒饭。此时,张玉梅联系的苏北医院专家也赶到,在查看患者情况后充分肯定了整个抢救过程的及时合理,尤其是急诊支气管灌洗使得急性肺损伤得以减轻。经过上级医院专家的分析交流后,又连夜对患者输注了血浆,经过一夜的积极救治,患者的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明显平稳,两肺水泡音也明显改善,呼吸机支持的条件也明显好转,患者闯过了ARDS的第一关。
“虽然我们承受了极大的压力,冒了极大的风险,但将患者从即将死亡的边缘拉回,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张玲如是道出自己的心声。
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除了用于气管、支气管系统的检查外,还可用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摘取,纤支镜下止血,抽取气管、支气管分泌物及血块治疗肺不张,吸引冲洗,引流脓液,局部注药治疗肺脓肿等,注射药物治疗肺部肿瘤、结核,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弥漫性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等,而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床旁治疗又是一个概念上的进步,能减轻危重病人搬动的痛苦,更加方便了病人。
(呼吸内科供稿 宣传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