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古井
发布日期: 2016-03-31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101

    古井,并非是一口古老的水井,乃地名也。往昔为乡,现是一集镇,因物得名。这一点有别于我们这里的其他地方。如高集不高,龙河无龙,唯古井名副其实,至今仍有一眼老井,其水之甘冽尚可用。据说,被情所困而伤感的人万不能饮用此井水,否则会愁更愁,忧更忧。当年本落魄潦倒、家仇国恨集于心的杜牧路经古井,饮用此井水后,悲从心起,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千古绝唱。因而,从古井走出去的人多忧愁善感,常常纠结于向来缘浅、奈何情深之类的情愫。
    有好事者考证,古井也有曾用名。一曰古井寺,或曰古岭寺。都与寺有关。
    余闲暇,佐之,属实,曾经确有寺。 
    有一老僧云游四方,途经古井,口渴,饮之水,伤感人生漂泊何时休,顿悟。乃求助于地方大寺高旻寺,于井旁建寺,久居于此。寺名曰古井寺。 
    至于古岭寺名字的由来,较之为古井寺要更为实在。扬州之西有蜀岗。该山岗起于扬州,经古井,连六合方山,贯穿千里大别山,至蜀地横断山脉,终于雅鲁藏布江。因古井一带地势起伏不大,充其量是一小山岭。岭上有寺,故得名古岭寺。蜀岗之所以为蜀,和千里之外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实为同一山脉。只不过是一为山岗,一为山道罢了。 
    寺已不复存在,究其原因,虽众说纷纭,但多倾向毁于战火。清朝末年,太平天国在扬州设江北大营。天朝首都南京危险时,江北大营派兵营救,一支部队经仪征烧城而过,另一支部队则绕城而过。绕城而过的部队夜间在古井宿营,兵卒不小心,一把火烧了古井寺。所以,仪征至今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仪征城墙高似楼,一家不知一家愁。可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绕城而过也好,烧城而过也罢,都毁了。
至于古井之“井”由来,说法颇多,却多无考。 
    有一经历,说来惭愧。在一平台里,认识一朋友,闲聊。我说古井,她说知道。就很诧异,问之。她说,许多年之前,有一古井人向她借了150元,至今未还,所以知道古井。我顿时无语,面红,遂顾左右而言他。 
    现古井,有树,不参天,但也枝繁叶茂;有草,不名贵,但也芳草萋萋;有水,不滔滔,但也经流不息。并非穷山恶水,也并非人杰地灵。每月逢五,必有集市,倒也商贾林立,熙熙攘攘。逢此,当地人定“上集”。上集,乡村俚语,就是到集市上去,赶集也。就象“上山”,就是到山上去;“上街”,就是到街上去,逛街也;“上海”原来也是到海上去的一个码头,只不过后来渐渐的演变成了响当当的地名。 
    人活在世间,无论贵贱,无论贫富,无论聪愚,总有一个让他牵肠挂肚之人,总有一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无论我挂念之人在桂林或者在扬州,又或者在身边,又或者在异地他乡,但我的老家在古井。(孙国祥)
主办单位(版权所有):仪征市人民医院    
地 址:仪征市东园南路61号    联系电话:0514-83450119  苏公网安备 32108102010018号  苏ICP备1001217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