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
发布日期: 2016-03-31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74 |
又是一个三月,遇到阳光明媚、春风拂面的午后,路过的操场、广场,总有不绝于耳的笑声、欢呼声,抬望天空,各色各式的风筝在飞舞着,似乎在骄傲的宣誓这个美好季节的到来!每每这时,总让我特别想念那些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
我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记忆里,这个季节,在还没有被占用的打麦场上,每天放学后总聚集着一群小伙伴,拿着自己家里老人手扎的风筝,相互炫耀着,比试着,宣告今天我的风筝会飞的更高更远,会得第一。那时的我们,美好,单纯,相信自己的未来可以像眼前的天空一样干净而宽广,相信自己可以像手里的风筝一样飞的很高很远,相信在身边的那些小伙伴会一直相互陪伴着。渐渐长大,升学,上班,承担的越来越多,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家的日子越来越少,每次回家都慵懒地打发着时间,也不记得抬头看看儿时的那片天空,不记得问问那时的小伙伴们现在都可好?就这样忙绿着,遗憾着,想念着。
那天,朋友带回一本书,一位美国作家的《追风筝的人》,儿时的那些记忆忽然全涌现出来,迫不及待地开始翻阅,希望从中能找到当时的我们,读下去,才发现这不是一本有关我们纯真童年的书,而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故事的背景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阿富汗,那个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而分崩离析的美丽国家,主人公阿米尔口述了自己从十二岁到人至中年的那些背叛与救赎,童年的阿米尔生活在阿富汗的一个富有的家庭,除了位高权重但对自己无比威严的父亲,最亲的人就是陪伴自己长大的仆人家的孩子哈桑,那个有着身体残缺,但却永远捧着一颗最热忱的心对待阿米尔的男孩,他们一起玩耍,一起面对那些坏小孩,一起扬名于当地非常隆重的追风筝大赛,但故事的悲剧也开始于这个比赛,软弱而自私的富家少爷背叛了他的友情,他的哈桑,让那个身体残缺的男孩,也背负了心灵上的残缺。因为那样的背景,因为种种,两个小伙伴开始了长久的分离,而此后的若干年,异国他乡的阿米尔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事业,而对于哈桑的亏欠却是他最不敢揭露的伤疤,最终,中年的他回到了故国,开始了自己的救赎之路。
整个故事以追风筝为线,开始于童年的哈桑和阿米尔的追风筝大赛,结束于哈桑的儿子和中年阿米尔的追风筝游戏,最后的最后,应该算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吧,阿米尔历经艰难地救赎了自己的灵魂。
我是流着泪读完了这本书,故事中的哈桑让我心疼,那个纯真善良的小男孩,把和自己一起长大的小主人当成了自己的全部,受了莫大难以启齿的伤害却一个人承受了所有的眼泪,即便知道了遭受背叛,依然努力地想要再次靠近友情,有生之年也一直如童年对阿米尔许下的那句一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对于这个故事,我虽然不能深切体会作者那种对于祖国的悲悯之情,那种深入骨髓的家国之痛,那种沉静而缓慢的痛苦,但我相信灵魂,相信人性里的清洁功能,若干年后,即便陈年旧事都被埋葬,但最终你会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对错,前尘往事,再回首,赎罪并不等同于幸福。
风筝,一个用纸、竹子、胶水做成的玩具,却交织着所有人的笑与泪,故事里的风筝可以象征着很多,当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又或是一种正直、善良、诚实,对于主人公而言,或许终其一生,他只为寻找最初所失去的那个人,只为了追到那个健全的自己,只为成为自己所期许的样子。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属于自己的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都让我们勇敢地去追,或许,现在的我们不如年少时那样明朗、纯洁,但我们还有属于自己现在的天空,即便不是晴空万里,也不畏风雨,不畏宿命,努力地绽放,忠诚于自己的理想与信仰!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人,成为最初自己所期许的样子!(产房 杨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