拧好每颗螺丝钉
发布日期: 2015-01-14 来源: 仪征市人民医院 访问量:30 |
穿着白大褂戴着听诊器神情严肃的医生,抑或是藏在口罩和帽子下永远忙碌的护士,是医院最亮丽的风景线。披上圣洁的白大褂,穿梭在各病房中治病救人是我曾经最大的心愿,多少个夜晚我都会带着这样的美梦甜甜地入睡。但梦总有醒的时候,现在握在我手中的不是手术刀,不是针筒,也不是病历,而是螺丝刀,是扳手,是万用表,我成为那最亮丽风景线后默默无闻的一群人中的一员,一名医学工程师。
初涉设备维修工作时,说实话有些懊恼,有些沮丧,甚至一度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想起第一次去手术室维修手术床,蹲在地上用针管收集泄露的机油,突然一个管路喷油,衣服上溅了一大片,眼镜上、头发上也是,整个房间弥漫着浓烈的机油味,至今还能体会当时的狼狈。
那个夏季的尾巴,天气还十分闷热,我们几个人窝在西区的消毒锅旁,拿着錾子和铁锤,轮流接力,去除那个已经和铁皮融为一体的密封圈,汗水浸湿了每个人的衣服。轮到我时因手法笨拙砸到了手,钻心的疼痛又让我退缩的心情加重了些。聚会时看着小伙伴们涂着漂亮指甲油的双手,不禁把自己的粗手往桌下缩了缩,经常与油和机械打交道,手上即使夏天也会有些皴裂……这份工作和我想象中干净体面的工作实在相去甚远。
然而我发现科室的其他人永远是快乐的,杨主任是个乐天派,几乎所有的维修工作都能很轻松地完成;汪师傅即使承担着最苦最累的维修活,却永远保持整洁干净的衣服和一丝不乱的发型,不时还会表现一副童心未泯的样子;冯老师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关键时候发挥女汉子的潜质,可以挥铁锤,可以拿电钻,也可以检测精密的监护仪;梁工工作时总是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王伽每天沉浸在探索学习中……他们每天的生活都充实满足,面对工作游刃有余。对照自己,首先是态度不端正,心态不好,更重要的是自己对维修的工作不甚熟悉,导致对工作没有热情,更谈不上热爱。
想起梁工说的,维修的时候切忌焦躁,要沉下心,将维修的东西当做自己的孩子一般,熟悉了解他们,在维修中找到乐趣。他不是科班出生,但在短短的时间里他已经熟悉各项医学仪器,面对困难他总是迎难而上,借助各种工具,攻克难题。看到他一次次出色地完成维修,我想他是快乐的。
是的,虽然自己不在临床一线,不能亲手为解除患者之病痛做出工作,但是保障医疗仪器平稳安全地运行也是间接地在为病人服务。选择设备维修我就该选择默默无闻,选择吃苦耐劳,选择做一个不一样的坚强女子,想到这些,我便潜下心好好工作。设备科的大家庭是温暖的,同事们的帮助是毫无保留和诚挚的,渐渐地我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我逐渐适应了临时加班,不时放弃午休,甚至刚躺下就被拉去维修血透机的日子。很多人说血透机的维修是繁琐的,是特别脏的,甚至是危险的,但每每看见排着队的病人面如土灰地在那边等着紧张的机位,那焦急的眼神,所有的顾虑都在那一瞬间瓦解。
为了病人能及早得到治疗,一次次在身边病人紧张和期待的眼神中,尽力尽快地抢修着血透机,哪怕是没遇到过的各种疑难杂症;为了保证机器的稳定运行,一次次在下班后,在空无一人的水处理间更换滤芯,哪怕冬天被水浸湿衣服鞋子。支撑我的最大的信念是他们,是他们渴望的眼神,是他们肯定的态度,是他们得到透析时躺在那安逸的样子。为了这些,我情愿放弃自己的休息,我愿意舞动手中的螺丝刀,我甘愿在有限的空间里挥洒自己的汗水。
今天的我已经不会为衣服溅上的油渍神伤,不会为手上的老茧抑或创口贴烦恼,更不会为今天的选择彷徨。我已经适应了蹲在地上甚至是趴在那里维修的生活,学会了使用各种一开始都叫不出名字的奇怪工具,养成了像师父一样珍视每一颗螺丝钉的工作态度,做好了随时去抢修各种设备的准备,在书本中和网络资源上不断地寻求新的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踏实地积累维修经验,一直努力向前辈们的高度奋进。
我是一名平凡的修理工,从点滴做起,从拧好手边的每颗螺丝钉做起,为保障医疗设备的稳定运行奉献自己的力量!(设备科 孙玲莉)